內需先行 內銷市場到處有商機

浏览: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19-09-28 分类:行业新闻
中國表明不再刻意追求雙位數字的經濟增長,反以加快和加深改革、調整結構,並以提升競爭力為重心,香港貿易發展局多位駐內地的代表均認為,這不代表內銷無市場。因為即使經濟增長幅度不如過往強勁,但對比海外,中國仍處強勢,而且內地正處升級轉型的重要階段,各區域的消費需求仍大,若能好好掌握,港商仍有拓展的商機。幾位駐內地代表上周來港,順道向業界滙報各區概況,好讓業界可掌握形勢,早著先鞭。

中國表明不再刻意追求雙位數字的經濟增長,反以加快和加深改革、調整結構,並以提升競爭力為重心,香港貿易發展局多位駐內地的代表均認為,這不代表內銷無市場。因為即使經濟增長幅度不如過往強勁,但對比海外,中國仍處強勢,而且內地正處升級轉型的重要階段,各區域的消費需求仍大,若能好好掌握,港商仍有拓展的商機。幾位駐內地代表上周來港,順道向業界滙報各區概況,好讓業界可掌握形勢,早著先鞭。


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吳子衡表示,儘管內地人口紅利優勢已減退,但銀髮一族市場卻有很大發展潛力。


貿發局華東、華中首席代表鍾永喜指,中國為推行城鎮化政策,特別制定「兩橫三縱」城市化戰略格局,並繞圍這格局發展高速鐵路,預見將有更多新城市商圈出現。

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吳子衡表示,近年中國經濟增長雖放緩,但相對其他國家仍處於強勢,港商積極拓展,仍是商機處處。「五月內地出口回升,反映國際市場回暖,但因外貿拉動力不足,故未來仍倚重內需帶動經濟,這有利港商開拓內銷市場;加上近期反腐敗運動影響高端市場消費,這也間接為質高價廉的港產品,締造更多銷售商機。」


重內需 個性化產品及訊息消費崛起

值得注意是,訊息消費正在內地崛起,諸如智能手機資訊、手機遊戲、各式電訊服務、網購市場等均表現興旺,他指出,「去年大陸網購人口高達3億,數字非常龐大,港商實不容忽視。傳統實體店由於備受衝擊,現在很多企業都推行網上綫下(O2O)營銷策略,實行一網打盡。」另外,城鎮化亦帶動服務業需求上升,預期增長巨大,工商服務包括法律、會計、物流、金融;消費服務包括餐飲、美容、教育、旅遊等。


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何建榮說,今年四月廣州推出新商業登記制度,放寬了註冊資本登記限制,這將鼓勵更多本地及外商成立新公司做生意。

吳子衡說,根據貿發局的調查發現,66%受訪者看好今年內地零售業前景,較暢銷產品包括個性化時裝、母嬰/兒童產品、化妝品、進口食品、移動電話等;表現稍遜類別有高價珠寶、手表、白酒等。服務業方面,72%受訪者表示樂觀,其中以法律、會計、商務服務表現最好;另外,市場推廣服務也不俗,由於海外品牌積極打進內地,加上本土品牌冒起,對此服務需求大增。


城鎮化 新商圈湧現

貿發局華東、華中首席代表鍾永喜指出,為實踐城鎮化國策,政府制定「兩橫三縱」城市化戰略格局,並圍繞這格局發展高速鐵路網,相信會造就不少新商圈的出現。發展鐵路及商圈需要龐大資金,除了政府出資外,也同時會為對外合作及融資帶來不少機會。另外,農民工遷入城市,由於技能不足,需要大量職能培訓,亦可為具有國際水平的香港服務業,提供拓展的機遇。



貿發局華北、東北首席代表黃天偉指,濟南及青島是山東零售市場重點;去年貿發局在青島開設「設計廊」,由於產品迎合當地中高檔消費口味,故銷售成績理想。

但鍾永喜提出,開拓內銷市場,不同地域也會有不同重點,港商必須瞭解。例如,上海一直被視為內銷市場的橋頭堡,由於吸引眾多國際品牌進駐,從而引進了不少新型態及消費模式,成為中國引領潮流的基地,影響所及周邊城市也從上海學習引進。反觀武漢就稍有不同,它是長江流域的交滙點,吸引不少大型商場聚集,當地經銷商以商品流量來衡量品牌表現,與上海接受時間打造品牌或守業做法不同,所以港商在二、三綫城市部署規劃時,需留意當地要求。


升級轉型 工業服務支援有商機

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何建榮分析指,廠商為要配合升級轉型趨勢,必須添置新廠房、引進新科技及新型原料,這過程需要大量工業服務支援,預期在華南地區將有很大發展潛力。事實上,近年中國對服務貿易需求大增,去年貿易規模高達5千億美元,尤其是對外國提供的專業服務,進口增長更是驚人。

不過,開拓華南服務貿易也不是沒有挑戰,何健榮舉例說,自06年放寬金融服務業以來,迄今外資銀行比例只佔2%,反映包括港商在內,進入內地市場仍有一定困難。其次,投資華南地區,港商應扮演從外引進服務的角色,還是該帶領內地服務出口?再者,直接在內地開業,會否未能給予內地客戶香港服務的感覺,應否透過CEPA進入市場較好等等?而且,兩地稅制及成本結構並不相同,拓展業務前,有必要計量清楚。


貿發局西部地區首席代表呂劍說,成都因地鐵擴展而發展出多個新商圈,其中春熙路區域變得相當熱鬧;重慶則以五大功能區發展戰略,打造各具特色的商圈。


「習八條」 華北東北見多元化

貿發局華北、東北首席代表黃天偉提到,北京零售額佔全中國很重比例,當地人消費習慣與華南、華東不同,較傾向高端、大氣及時尚產品(高大尚),屬外露型。不過,隨著反貪腐運動展開,高端消費明顯放緩,一些百貨店也開始轉型,推出多元化業務。「舉例說,王府井百貨一向走高端路綫,但自『習八條』推出後高價商品生意銳減,為了轉型它們增設了電影院、婦女專區、銀髮專區等,實行分散多元化投資。」

除此之外,一些富主題特色的餐飲也廣受歡迎。黃天偉舉出,當地有一間小山日本料理,以日本動漫主題為賣點,開業不到一年已回本,平均消費約200元(人民幣‧下同),據悉,市場熱烈程度,一般周末消費甚至要提前一周訂位,可見特色主題餐廳在北京頗具發展的潛力。另一成功例子是Let’s Burger,它是一間專售美式漢堡的主題餐廳,一客雙層芝士漢堡售價80元,若添加薯條及飲料,平均消費約120至150元;由於形象屬中高檔及國際化,加上高質亮點食品,正好迎合時尚年輕人的餐飲消費模式。他指甚至「有港商笑言,只要找對消費定位,即使開茶餐廳,年營業額也可以過億!」

至於東北地區,黃天偉指由於是傳統工業基地,零售業主要集中在瀋陽、遼寧及大連;消費習慣原比北京更講求派頭,相當重視面子。不過,受到「習八條」影響,消費習慣現時也出現改變,其中高價珠寶、保健及酒類商品的銷情大幅下滑。黃天偉認為,這轉變正好為港商提供難得的契機,一來商場開放容讓外來的二、三綫品牌進駐,另外租金也較前便宜。


西部市場 軟性消費潛力大

至於中國西部,貿發局西部地區首席代表呂劍坦言,相比重點省市及沿海城市,這區域的內銷市場仍較落後,但隨著業務多元化的(內地名詞:多業態)零售商崛起,現消費市場正不斷擴大,值得推薦市場包括有四川的成都、重慶、陝西的西安等。

呂劍指,「進入西部內銷市場的策略,最理想為選擇有實力的合作伙伴,或與香港物業發展商共同開發。現在以感性吸引消費者的體驗式消費市場潛力巨大,受歡迎行業則計有餐飲、美容等;建議業界應樹立良好品牌形象,將電子商務與實體店相結合,並多利用新媒體進行市場推廣。」此外,他提醒業者需註冊商標及版權,以防被侵權,同時需按市場特性做好產品定位,並留意西部物流成本相對偏高。 


- See more at: http://www.hktdc.com/info/web/mi/article.htm?LANGUAGE=tc&ARTICLE_ID=1X09Y7E1&DATASOURCE=hkthkc#sthash.CNgg22c1.dpuf